盛夏七月,万物竞茂。
7月4日,以“科技赋能产业升级 绿色引领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合肥市第二届苗木花卉供需信息对接会在肥西县官亭林海隆重举行。这场为花木行业搭建交流平台的盛会,通过精准对接供需两端、搭建政校银企合作平台、强化科学技术赋能产业发展,为肥西“花木之乡”的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也为长三角一体化绿色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
供需精准对接,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本届对接会聚焦供需两端发展痛点,构建起覆盖苗木供需、项目施工、市政设计、金融支持等专业领域的沟通交流平台。活动现场,《合肥苗木花卉行业产品供需信息》首次发布,发布供需信息约500条。
会上,合肥苗木花卉交易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孙平表示,本次会议,诚邀了苗木花卉行业供需双方、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行业专家等,约100家企业,150人齐聚官亭。现场,共4家企业进行项目签约,包括校企合作开展新品种研发推动产业转型、村企合作共促苗木出口助力乡村振兴、银企合作提供金融支持和苗木示范基地共建等,签约金额约400万。
活动现场,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权威解读了中国·新华(合肥)苗木价格指数应用情景及指导意义。
据了解,截至2024年底,新华·中国(合肥)苗木价格指数发布树种达到15种,代表规格品77个,树种分布覆盖西北、华北、华东、华南等区域,并在内蒙古、江西、福建、江苏、浙江、山东等13个省(区)布局苗木价格采集网络。
推动行业分享,破解花木行业发展难题
当前,花木行业正面临多重发展困境。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让花木企业难以精准把握方向,新品种的研发与推广成本高昂且周期漫长,加之转型升级打造精品化难度较大等问题,都制约着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在此背景下,推动行业分享成为破解难题的关键之举。
本次供需信息对接会,为企业搭建沟通平台,鼓励针对行业发展畅所欲言。现场邀请到丰乐自贸园、垠海园林、仁联生态等共10家企业现场交流分享,并进行现场推介。通过政府搭建交流平台,企业积极参与分享,形成良好的行业生态。
政校银企合力,共绘花木产业新图景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花木产业作为绿色经济的重要板块,发展前景广阔。然而,当前花木产业面临着技术瓶颈、资金短缺、市场拓展难等诸多挑战,亟须政校银企多方携手,形成强大合力,共同绘就产业新图景。
高校和科研机构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军。本次供需对接会上,安徽省农科院与官亭垠海园林公司就新品种合作项目签约,通过拉动科研院所与花木企业建立新产品研发合作机制,开展品种改良、栽培技术研发、病虫害防治等课题研究,将科研成果快速落地转化为生产力,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花木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资金支持渠道。根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推出适合的信贷产品,降低门槛和成本,快速解决企业资金难题。
合肥苗木花卉交易服务中心通过与中国建设银行肥西县支行签订“苗木振兴贷”合作框架协议的方式,由建行、农行和光大三家银行向花木经营户推出专项信用贷款产品,根据经营户上年收单和经营情况,给予线上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信用贷款。
通过政校银企四方紧密合作、协同发力,推动花木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让花木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
搭建“永续平台”,构建绿色生态经济圈
合肥市第二届苗木供需信息对接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彰显了“花木之乡”的产业韧性,更探索出一条“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主导、全链融合”的发展新路。
据合肥苗木花卉交易服务中心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朱大超介绍,未来将依托全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信息中心,打造“线上永不落幕+线下四季常展”的常态化平台,同时深化与行业先发地区的产业协作,共同构建绿色生态经济圈。
与会企业代表们与行业专家、市政单位、服务机构就行业合作、上下游协同、联合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对接,行业专家们分别从应用场景、技术水平、政策体系、未来趋势等多个角度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受到了与会企业的一致好评。
合肥垠海园林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沈向东表示,此次供需对接会的举办意义重大,通过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极大提高了合作效率,能更好助力企业发展提质增效。
盛夏的官亭林海,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合肥苗木花卉产业正以创新为笔、数字为墨,书写着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的新篇章。(卢杰)
十大炒股软件最新排行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