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美国参议院里死寂一片。 50名共和党议员和50名民主党议员盯着计票板,数字定格在50:50。 所有人的目光投向副总统万斯——他手中那一票,将决定特朗普力推的《大而美法案》生死。 万斯面无表情,投下赞成票。 法案通过,特朗普振臂高呼。 而台下,曾为特朗普竞选砸下2.9亿美元的世界首富马斯克,脸色铁青。
五小时后,马斯克在社交平台X上连发八条推文:“这是美国财政的自杀! ”“背叛! 无耻! ”他公开呼吁弹劾特朗普,甚至爆出特朗普与性犯罪富豪爱泼斯坦的关联记录,尽管文件中仅提到特朗普计划去赌场。 曾经亲如兄弟的“特马同盟”,在这一刻彻底崩塌。
这场决裂早有预兆。 五个月前,马斯克还风光无限。 作为特朗普胜选的“头号功臣”,他被任命为“政府效率部”负责人,承诺用商业逻辑改造官僚体系。 特朗普甚至为特斯拉举办白宫专场展示会,高调购入Model S,称其为“美国创新的象征”。 马斯克以为砸钱能买来政策红利:保住电动车税收抵免、拿下太空军订单、推动AI自由化。
他错了。
《大而美法案》像一把刀,精准捅进马斯克的商业命脉。 法案将原定2025年底到期的7500美元电动车税收抵免,提前三个月终止,却保留了对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补贴。 特斯拉一夜之间损失17亿美元年利润,全美充电网络扩建的联邦补贴也被腰斩。 更狠的是,特朗普加征34%的汽车零部件关税,直接让特斯拉上海工厂成本暴涨,产能利用率跌破50%。
马斯克的政治投资彻底沦为笑话。 他主导的“政府效率部”本计划裁撤2万亿美元开支,结果因赔偿金混乱和公务员抗议,操作成本反飙升至1350亿美元。 他想安插亲信贾里德·艾萨克曼当NASA局长,被特朗普否决;要在白宫附近设私人办公室,遭直接拒绝;就连给国税局提名的人选,也被建制派联手挡下。
特朗普的报复远不止于此。 他公开威胁审查SpaceX的政府合同,暗示“考虑驱逐马斯克”。 短短四个月,马斯克的个人财富蒸发340亿美元,特斯拉市值暴跌4483亿美元。 欧洲消费者因他的政治站队焚烧特斯拉门店,美国中产集体抵制换车标,皮尤民调显示57%民众对他转为负面评价。
但马斯克不是忍气吞声的人。
7月4日美国独立日,他在X平台发起投票:“是否该成立代表80%中间选民的新党? ”560万人参与,80.4%投赞成票。 第二天,“美国党”正式成立,口号直白:“把自由还给你们!”马斯克的目标很明确:在2026年中期选举中,拿下参议院2-3席、众议院8-10席,成为制衡两党的“关键少数”。
他精准计算过:共和党在众议院仅领先6席,只要撬动关键选区,就能让争议法案流产。 比如《大而美法案》若多4张反对票,就会彻底泡汤。 他的目标选民是厌倦党争的中间派、Z世代科技青年、硅谷工程师——这群人被主流政客长期忽视,却在马斯克的“轻监管AI”“太空殖民”“言论自由”纲领中找到共鸣。
然而真正的赢家,是那个投下关键一票的人——副总统万斯。
当马斯克和特朗普公开撕破脸时,万斯悄然坐收渔利。 他凭借“决定性一票”的功劳,兼任共和党全国委员会财务主席,史上首次由副总统掌控党内钱袋子和候选人提名权。 他一边公开效忠特朗普,私下却安抚马斯克:“裁员政策确实太激进了”。这种走钢丝策略,让他既保住权力,又填补了马斯克出走后的科技金主真空。
万斯的崛起早有布局。 他出身俄亥俄州铁锈地带,靠写底层回忆录《乡下人的悲歌》积累草根人气。 当马斯克强推联邦裁员时,万斯悄悄向特朗普警告:“粗暴裁撤会让俄亥俄、宾州公务员家庭造反”。 他主张用“手术刀式裁员”替代马斯克的“链锯式精简”,保住了军工集团在国防部的合同管理岗,赢得传统势力支持。
政治就是如此残酷。 马斯克以为金钱能改写游戏规则,最终反被权力绞杀;特朗普为巩固基本盘,不惜背弃最大金主;而万斯冷眼旁观,在两大巨头的厮杀中,默默接过了权杖。
当美国党在独立日诞生的消息传遍全网时,马斯克在X平台置顶了一条标语:“我们生活在一党专政中,而非民主。 ”这句话收获130万点赞,也像一记耳光,抽在曾经盟友的脸上。
十大炒股软件最新排行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